分支机构方面,中汇人寿吉林、上海、四川、青岛、河南、河北等分公司已陆续开业。同时,中汇人寿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新型保险规划师计划。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郑玄波介绍,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海南、重庆、四川7个省市的出行、外卖、即时配送、同城货运4个行业开展,涵盖了曹操出行、美团、饿了么、达达、闪送、货拉拉、快狗打车7家平台企业。
为了更好的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央在2017年正式宣布在河北雄安设立新区,建设一座高水平的现代数字化智慧城市。
如今已经7年过去了,雄安新区的建设不但稳步推进,而且初具规模。
总共380个重点项目中,除了需要大量从北京疏解而来的企业,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让雄安新区这座未来科技之城已经向我们走来。
那雄安新区目前已经实现了哪些重点企业和单位的迁移?
目前首批疏解的央企,已经开始陆续进驻雄安新区,越来越多的央企总部和其二、三级的子公司都开始纷纷落户雄安。
最典型的标志之一就是中国中化集团,其建设的总部大楼已经在今年3月底实现主体结构封顶,不仅总面积高达11.5万平米,而且整个建筑高达150米,成为了雄安新区重要的地标之一。
而首批疏解的4家央企,不光有3家已经完成了总部建设项目的主体结构封顶,2023年还引进了其他央企二、三级的子公司52家之多。
当然雄安新区汇聚的可不仅仅只是央企国企,还有相应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
雄安新区目前已经设立了哪些公共服务单位?
最主要的自然是教育和医疗,目前以已经开学开诊的“三校一院”为代表。有幼教阶段的雄安北海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的雄安史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四中雄安校区,以及雄安宣武医院,都是由北京直接进行援助帮扶建设的。
其中雄安宣武医院是一家重点的三甲医院,所有科室均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的医生支援坐诊并带教年轻医生。
目前一期已经在去年开诊,并开设了30个科室和600个住院床位,总共接诊了3.9万名的患者。
雄安新区在公共服务方面又是如何解决后顾之忧的?
除了已经设立的“三校一院”,雄安新区还将继续引进北京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不光未来要实现15所高校向雄安的疏解,总共实现在雄安开办高标准学校40所以上的目标,而且在医疗、教育政策等方面为疏解人员及子女的医疗保险、转学高考和住房等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并且医疗报销比例与北京保持一致,门诊甚至更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以及贷款与北京保持同城化。
不过这些尽管再完善,也只能看出雄安是疏解首都功能拥挤的卫星城作用,却看不出“未来之城”的科技味道。
雄安新区的科技都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何会被称为“未来之城”?这些建设可能将突破想象!
雄安前不久入选国家“千兆城市”并被授牌,在这里正形成一个围绕数字技术所构建的智能网联新生态。
不光有一批针对空天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项目的专项支持政策,而且以雄安科创中心为核心的科研平台,正在为涵盖量子通讯、芯片设计、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的科研企业和项目提供孵化、成长的动力,从而加速发展整个城市的新质生产力。
而这些正是雄安新区打造未来之城的重要核心力量之一。
不过真正能够看得见的,还是雄安新区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将数字城市与现实建设相同步的规划。
雄安新区究竟形成了怎样的智能化城市建设标准?
雄安新区在智能化城市的建设上,已经形成了地上、地下和云上3座城市的结合与探索。其中涉及了200多项开创性的智能化城市标准。
首先在地上,不光有通过智能网联实现的无人驾驶的巴士,而且已经将其列入了城市的公交体系之中进行有序运行。
而在道路方面被实时智能监测的京雄高速公路,则是智能化城市的又一重要体现,所有的路面异常情况都会在30秒之内得到监测,从而缩短问题处理时间提高效率。而更让人诧异的还在地下。
雄安新区的“地下城”究竟有何玄机?
截止目前,整个雄安地下建设有144公里长的地下综合管廊,它的作用就是让整个城市涉及生活的供水、供电、供气和供热管线,全部都进入综合管廊统一科学化管理。
而且不光管线实现地下综合管理,高铁交通和地铁中转也实现了在地下的交汇,并且可以实现平层换乘的便利,这样通过高铁到达雄安即相当于进入城市。
而且在雄安城际站和国贸中心片区的地下还有100万平米的地下城“空间”同时借助5G和北斗定位的功劳,可以实现地下导航。
至于云上则更加科技,借助数字城市和云端信息的建设,如今各种智慧的应用场景。
例如独居老人云守护股票有哪些杠杆平台,城市刷脸通行和支付等智慧生活方式都将在这里全面实现。由此可见,各种未来感十足的体验已经在雄安新区被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