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配资哪个产品好
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了一支崭新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了中国的边疆——赛图拉哨卡。
令人惊异的是,迎接这支新队伍的并不仅仅是边疆漫天的黄沙,还有一支驻扎在这里整整4年的国民政府军队。
这支国民军队并不像传统印象中的军人那样光鲜亮丽,甚至是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他们在见到解放军来接替他们的那一刻甚至激动地当场就热泪盈眶:“终于有人来接我们的岗了。”
一、雪山险关,南疆咽喉
赛图拉哨卡自中国的古代起就是非常重要的军事关卡,它正位于丝绸之路之上,是南北哨卡的大本营。
哨卡所在的赛图拉,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吾尔语,翻译成汉语就是殉道者的意思,这也能足以看出这个地方的险要了。
赛图拉的海拔高度有3800多米,是丝绸之路通往印度诸城的最后一个居民点。早在英国对印度殖民期间,英国军方就对这个位置虎视眈眈,这是一个侵入我国南疆腹地的一个绝佳切入点。
因此,这个位置虽然人烟稀少,但是在军事上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点,为了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这个地方的守卫力量国家从未敢放松过。
而这里第一个军事哨卡的设立,则要追溯到左宗棠在1877年收复新疆的时候。当时的清兵部队骑着马匹和骆驼在奉命披荆斩棘来到这里,历时一个月,与当地的群众联手,运土拉石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军事哨卡——赛图拉哨卡。
从此,这里成为了清政府的最高海拔驻军点,是中国最西边境的防御大本营,承担着西部边关八百多公里的昆仑山的守防任务。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这里的防御任务被新成立的国民政府接管。之后,虽然在中国的内陆,各个军阀之间的斗争日夜不休,但是对这个哨卡的防守从未敢松懈过。
因此,早在新中国的解放军入驻之前,国民政府派就派遣了部队来这里驻守边疆了。当解放军来驻守这个关卡的时候,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驻守在这里并不是一件美差,甚至是完全相反,在这里的驻扎的军队生活甚至与当街的乞丐有过之而不及。
首先这里是中国的边疆地带,水、电的输送极为困难,常年处于缺水少电的境地。驻扎在这里的国民军队不但一年也难得洗上一次澡,就连喝水都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
用电照明更是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整个哨所只有一盏煤油灯。
赛图拉哨卡的气候非常恶劣,冬天更是寒如冰窖,而在这里的部队根本没有任何取暖设备。驻扎在这里的国民政府军队只能靠牛粪烧火来取暖。
在这雪山荒漠之中,食物也更显得珍贵,这些士兵的在这里驻守的几年,仅靠玉米面糊糊充饥,甚至有时连玉米面糊糊都没有。
二、苦守边疆四余载,哪知早换了人间
终于结束了4年的艰苦驻扎生活,赛图拉哨所的士兵见到接替他们的军人自然是喜不自胜的。纷纷蜂拥上前来兴奋地问他们,“你们怎么才来呀,这些年内陆情形怎么样啊?”
原来,由于这个哨所的地域过于偏僻,消息根本没有办法传递进来,这些可怜的士兵们根本不知道来接替他们的军队早已不再是国军,而是我党新成立的解放军了。
在他们看到这些解放军身着崭新的军服的时候,羡慕地说:“难道我们又换军服了吗?”这些解放军看着衣着又脏又破,皮肤黝黑,嘴唇干裂的士兵,不禁泪流满面。
在国民政府派军队驻扎在这个哨所的初期,这些驻守军队是一年换防一次的,巡边一次需要半年,剩下的时间便是守在边防。
就仅仅是1年的防守任务就已经能让这群铁血男儿苦不堪言了;再接着,中国抗战的战事吃紧,这些守在赛图拉的士兵们换防时间越来越长,最后的这批士兵再次换防,早已是换了人间了。
当新到的解放军接替过驻守在这里的国军的接力棒后,对赛图拉哨卡进行了勘察,又发现了一具冻成冰雕的尸体,毫不意外,这正是一位驻守在边境壮烈牺牲的国军。
而在这个哨卡的附近还有这无数大小不一的坟堆,这里面埋葬的全部都是历代以来因为种种原因牺牲在边境的国防军人。
还记得赛图拉这个名字的汉文含义吗?
殉道者。
这个名字来源于古唐朝,相传这位殉道者就是在唐朝的玄奘时期陪同玄奘到印度取经的陪同者,由于这里环境过于苛刻,这位苦行僧再也没有走出这里,于是,为了缅怀这位为了真理、大义而牺牲的佛教徒,这里就被人称为了赛图拉,即为殉道者之意。
即使疫情阴影依旧笼罩全球,炙热的8月毫无疑问是2021年最富有激情的一段日子。在这个夏天,更为激动人心的赛事即将来临——TMGM全球交易大赛即将见证全球最高水平交易员的诞生!
而在这片土地上牺牲的国军战士又一次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殉道者,更是赋予了“殉道者”新时代的含义。
保家卫国,亦为军人之道也。
在这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他们作为军人,奉命为国效力,在没有下一班接防的部队来临之时,他们要做的只能是死守住中国南疆的这片咽喉之地。
在消息难以流通的年代,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内陆的人再怎么光鲜亮丽,负罪潜逃似乎都与他们无关。他们信仰的只有自己的祖国领土的完整,宁死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们作为军人中国军人,命运与祖国紧紧的绑在了一起,甚至成为了国家命运的一部分。
因此,在国内的其他国军早已流亡时,他们仍然坚守在边疆。他们,似乎已经被历史遗忘了,历史却又仿佛被他们定格了。
三、怕什么李朝不再,须臾未敢忘忧国
历史总是相似的,在中国古代的封建时期,也有这样的一出悲凉话。
唐朝晚期的“安史之乱”时期,盛唐在唐玄宗晚年昏庸无道的统治之下,由盛转衰。
当时的朝内政权大乱,西域的吐蕃族趁着当朝统治者忙于扑灭叛乱不得不将河西走廊的兵力调走之时,趁虚而入,一举吞下唐朝在西域的政权。
自那时起,朝中大臣只当是西域已经被吐蕃蛮族所攻陷了,殊不知,驻扎在那里的一支唐朝部队足足抵抗了吐蕃侵犯势力15年。
这支部队的领导者叫郭昕,后来,郭昕终于稳定住了西域边疆的叛乱,派遣使者去中原向当朝皇帝复命,结果举国震惊,原来安西从未陷落过。
后来的郭昕在历史上被称为“铁血郡王”,他的一生都献给了唐朝的边疆,死在了与吐蕃势力的又一次的交战中,终于复了他马革裹尸望归国的夙愿。
在安史之乱中被遗忘的军队还有一支,这一支在伊州。唐朝皇帝派他们驻守在这里,自天下大乱后,皇帝早已忘记了这里,而这里的士兵仍然兢兢业业地奉命坚守在边疆。
他们见到宋朝皇帝赵匡胤派出地将领王延德地时候,喜出望外地接待了他,言谈间,才知道,早已换了天下。当驻扎在这里的将领,拿出当年唐皇派他们驻守在这里的诏书的时候,无比凄凉。
与唐宋交替的混乱时期相比,建国初的那支边防国军部队只是煎熬了四年,在古时候,消息传播更是艰难,更别提是在边疆了,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只发生在唐明皇的宫闱内里。在边疆,唯一的信号不过只是烽火狼烟。
这些奉命死守边疆的士兵们,甚至已经在驻扎地繁衍了好几代子孙了。
与武陵的桃花源完全不同的是,这里士兵的子孙世世代代都没有黄发垂髫的怡然自乐,自他们出生起,就只有一个信仰、一个任务,那就是保家卫国,对边疆领土寸步不让。
天下大乱,皇帝可以逃亡,总统可以私潜,而为何会发生这种生灵涂炭的祸乱呢?始作俑者还是那些畏罪潜逃的头目首领,而那些为国家利益而寸步不让的士兵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能黄袍加身过上骄奢淫逸的萎靡生活,却为了这些在朝都日夜笙歌的统治者们担下了他们犯错的后果。
而这群士兵更是在历史风沙下慢慢被遗忘了,直到几年之后,才被人们发现,他们也才发现自己苦苦支撑的政权早已换了掌政者。
统治者凭借权势、财富在国内为非作歹固然可恨,然而这些士兵也只是一群恪守其责的金刚弟子而已,树倒猕狲散的龌龊从来没有在他们身上上演过,他们恪守的并不仅仅是当朝的昭命,更是为了祖国、为了民族不被蛮徒列强所侵犯的宏伟使命。
而具备这个信仰股票配资哪个产品好,虽经历多年风霜却从未改制的铁骨军人,无论在哪朝哪代,都应当受到当朝统治者的尊重和人民的歌颂的。